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中国历史学前沿论坛: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下的学术期刊建设”会议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9-5-3 1:32: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7年4月7日至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学前沿论坛: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下的学术期刊建设”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复印报刊资料》、《史学月刊》、《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澳门理工学报》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编辑部的30余名学者、编辑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在8日上午的简短开幕式上,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欢迎各位代表的到来,并感谢中华蒋氏经贸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支持。《近代史研究》主编徐秀丽说明此次会议的缘起与目标,即希望由刊物主编、审稿专家与作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目前匿名评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之道。随后,会议即进入分组报告及讨论环节。

  第一场报告会由罗志田教授主持,4位学术刊物的主编分别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对学术期刊的自主性与专家审稿把关、匿名审稿的覆盖性、学术期刊在学术发展中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匿名审稿是为了让学术期刊更好地将学术展现出来。匿名审稿制的引入是学术发展、学风变化和期刊自觉自律的产物。匿名评审对作者和学术期刊及学术生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公平,减少人情因素对学术期刊的干扰。

  第二场报告会由彭卫研究员主持,有5位审稿专家发言,他们结合自己与审稿的经验,认为高质量的文章是学术期刊的安身立命之基,专家匿名审稿能够帮助期刊选拔优质,但不能取代期刊编辑部的自主性。匿名审稿效果的关键在于找到什么样的专家,并提出建立和及时更新匿名审稿专家信息库,作者、审稿者与编者共同致力于建设良性学术共同体等。还有学者介绍了国外学术期刊匿名评审的情况。

  第三场报告会由马敏教授主持,有4位学术期刊主编发言。他们认为,匿名审稿制度的设计非常好,在实际操作中则有一定困难,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来处理,在审稿、编稿过程中,要处理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找到制度合理的平衡点,避免抹杀论文的个性与创造性,引导和推动学术发展。

  第四场报告会由朱剑编审主持,5位学者发言。他们指出,匿名审稿能有效防止“滥稿”。匿名评审专家责任很大,在心态、学识、等方面都需要有高标准的建设,编辑部尝试与审稿人签订相关的责任协议书等应对措施。有学者指出青年学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期刊在论文评审中应有相关的针对性举措。

  每一场的报告都设有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和编辑针对报告者的议题和内容,从不同视角和陈廷敬的后人关注面出发,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这次会议,学术刊物的主编、刊物审稿人、作者三方在一起沟通交流,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讨论问题,大家有共识,也有不同意见的争鸣。就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度取得的成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匿名评审制度的推行,对学术期刊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其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术期刊、匿名评审专家、作者的学术共同体意识,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为繁荣史学研究,提高学术期刊的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