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题(1

※发布时间:2018-11-23 20:10: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民族风情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关于各地不同风情的文章,下列不合适的是( )。

  1.【答案】D。解析:A项《云南的歌会》通过对“山野对歌”“山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演唱场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云南质朴自然的民风,赞扬了云南人民开朗热情、勤劳智慧的美好品质;B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故乡浓浓人情民风的赞美和思乡之情;C项《吆喝》写的是老街巷里的吆喝声;D项《社戏》记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过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2.学完朱自清的《春》以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修辞进行归整,其中错误的是( )。

  4.在外国文学常识总结课上,教师对作家、作品、写作风格等进行梳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助动物形象人类缺点的,如《狮子和蚊子》就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答案】A。解析:A项《羊脂球》的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B项《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笛福、英国的斯威夫特;C项《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的道理。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姓名缘分测试小游戏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培养。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必不可少的。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

  教师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符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应有格物致知的》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致知”;论述问题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解决问题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关键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既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又符合本文特点。(理论3分,结合材料6分,语言表达1分。)

  ①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文章思。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的重点就突出在这三个板块: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摆事实,讲道理提出格物致知的意义,并提出希望。

  ②板书设计直观,条理清晰,有概括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板书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设计,学生能直观看到问题所在,能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能认识议论文的特征。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