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中国国家地理》的定位思考(3

※发布时间:2018-2-20 23:09: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国家地理》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成功的寻找到了差异,这体现在自身资源条件的差异上:首先是团队的专业性与地理科学领域的权威性,这使得在发表自身观点及言论时能够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其次是社拥有的强大的编辑策划体系,包括写作、摄影等,使得具备很好的资源、图片的驾驭选择能力;第三,最重要的是的差异化,在对待科学与大众的关系上与其他甚至社会普遍流行的观点不甚一致,他们相信在专业的基础上,科学能够通俗化,能够走进大众的视野(事实上也做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寻找到了一个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卖点”:关注社会热点,并且从地理视角出发,这样,《中国国家地理》就具备了融科学性、时尚性,并且具有深度的,在国内市场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热点”+“地理”,形成了《中国国家地理》独特的视角,同时,这也成为的核心竞争力。

  既然是以地理为主题的,首先就必须定位在“地理”上,但并不拘泥与狭义的诸如“生活地”、“居住地”这样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地理观”,在范围上囊括了衣食住行,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可以用地理观点来解释的人文事件。地理并非孤立,人文也并非曲高和寡,“推开自然之门,展示人文精华”。

  在这种“大地理观”的下,对于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理解就不仅仅限于好坏的简单评价,而是重视其与众不同的“差异之美、变化之美”。而地域的差异、变化,也正是地理观中对区域的核心阐释。

  从《中国国家地理》的定位变迁来看,不论是受众定位、市场定位,还是到最终风格的确立,都是一个不断扩大,到形成最核心竞争力便在坚守自身核心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延的过程。例如,最初其受众定位在具备地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等专业人士,改版更名后逐渐确立以具有较高学历背景及收入的受众群体,之后出版青少年版《博物》作为的子刊,将受众群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内容风格的确立也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而非一蹴而就。

  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地理》之所以由平凡到品牌的形成,是首先基于其成功的定位,成功的寻找到了市场中的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并以打造自身特色为核心工作的。其运作,对于如何在如今的“大时代”并且发展,都有着高价值的借鉴意义。

  [3],《论新闻媒介的定位》,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P49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